【解碼】消協首次回應:網購家電為何比實體店差一些,怎么辦?
來源:    發布時間: 2015-12-27 08:31   2804 次瀏覽   大小:  16px  14px  12px

長期以來,家電實體店的老板,都會主動告訴消費者一件事:同一品牌的家電,線上網購的要比實體店質量差。對于網購家電為何比實體店質量差一些,很多人卻說不清楚。日前浙江省消費者權益保護委員會首次回應這一疑問。這也意味著電商在家電業將于2016年迎來變臉。

 

日前,浙江省消費者權益保護委員會(相當于省級消費者協會),在市場上隨機購買了11個品牌的波輪洗衣機,其中線上網購7個品牌,線下實體店購買4個品牌。

在該機構將這11個品牌的洗衣機,送往第三方國家級檢測機構進行能效比較試驗后發現,竟然有3個品牌的洗衣機相關性能不達標,而這3個產品全部是線上電商渠道購買的。

消協首次回應:電商為何比實體店質量差

由此,這一現象也引起了浙江省消保委相關人員的高度重視。透過這次比較試驗的結果來看,他們認為,“線上的商品質量狀態相比線下的商品質量,相對差一些”,分析之后發現原因主要集中在四個方面:

門檻較低:各個網站對線上商鋪的要求不一致,而且門檻相對較低。很多網站平臺僅需廠家提供一份檢測報告即可,同時這些網站平臺本身不具備商品質量鑒別能力,僅以價格高低作為選取備貨商品的主要因素;

監管薄弱:目前雖說各平臺對線上商品有一定的質量監督,也起到了一定的效果。但比商場、超市等線下銷售平臺對商品質量監管力度薄弱許多,且有一定的隨機性,沒有形成常態化監管模式,容易造成魚龍混雜現象;

無序競爭:各個電商平臺的商鋪為迎合消費者的購買心理,吸引消費者眼球,刻意追求質次價低產品上架,無序競爭激烈;

價格至上:部分企業對線上、線下產品的供貨不一樣,線上產品更偏重于低價鋪貨。

值得注意,浙江省消費者權益保護委員會這一政府職能機構,首次向外界清楚解答隱藏“線上銷售的家電產品比線下質量差一些”的原因。這也是政府相關職能部門首次正面回應“網購家電產品質量差一些”。

這也充分印證,過去兩年多以來,很多家電實體店的老板們向消費者描述的那個“線上家電比線下質量差”的故事,并非“無中生有”或者是“空穴來風”。反而是確實存在,而且真相可能比一些家電實體店老板們所了解的更恐怖。

無獨有偶。日前,國家信息中心聯合360等多家單位和機構,在對今年“雙十一”期間電商平臺進行的實時數據監控采集后發現,在雙11期間主要電商平臺的750萬件促銷商品中,有52.99%出現“事先提價、當天降價“的情況,少部分商品甚至提價高達200%以上。

與兩個月內的歷史低價相比,“雙十一”當天的促銷價格中有53.6%的商品是上漲的,實質性下調的只有34.6%。這一問題在暢銷商品中尤為突出,先漲后降的情況占到驚人的75.52%。

電商渠道拐點:2016年在家電業必變臉

毫無疑問,對于電商渠道近年來的快速井噴,以及對于傳統線下實體店“以低價格”為噱頭產生的沖擊,已經引起政府相關職能部門的關注和反思。同時,還有相關家電制造企業,以及市場消費者的關注。

日前國家發改委旗下的經濟研究所,在一份《中國經濟發展長期向好基本面沒有變——2015年經濟形勢分析與2016年展望》報告中指出,“盡管網上商品零售、快遞等新興業態創造了部分新的就業崗位,但也必須注意到網店對實體店帶來的沖擊和顯著的替代效應。"

國家發改委經濟所的相關專家在調研中發現,“圖書、服裝、家電等產品的實體店受到沖擊最大,部分實體店經營困難甚至出現了關閉潮。部分傳統的百貨商場也受到較大沖擊,經營景氣度持續下降,這對相關群體就業帶來較大影響?!?

由此也可以看出,無論是國家相關部委,還是市場和消費者,對于電商渠道的態度正在從過去的新奇、嘗鮮、縱容向理性、審慎、監管變化。由此在整個家電產業,電商渠道的發展也將迎來新的變臉:

電商渠道迎天花板:對于家電產業來說,電商渠道不可能永遠“井噴式”、“野蠻式”擴張,必然會在2016年迎來發展的新拐點。必須要拋棄過去的單邊價格驅動,轉向追求服務和體驗的新驅動。所以電商開始與實體店站在同一起跑線上,靠體驗和服務爭奪蛋糕;

國家對電商監管加強:從日前第二屆世界互聯網大會釋放的政策信號可以看出,互聯網也不是“法外之地”,電商渠道的監管更要加強。就連阿里巴巴創始人馬云都公開表態,未來阿里一定會全面打假,決不姑息,打假持久戰。說明接下來一些電商想靠低價便宜貨甚至劣質產品忽悠消費者,難度在加大;

市場對電商更加理性:從今年下半年開始,所有家電企業對于電商渠道的發展,已經從過去的一窩蜂扎堆、單邊強勢投入,開始轉向更加理性和平衡性,開始考慮線上與線下渠道的協同和可持續發展,開始將更多資源投入線下實體店和物流配送服務環節。

對于家電產業而言,當前既離不開電商渠道,也無法拋棄實體店渠道;而對于家電分銷渠道而言,電商既不可能取代實體店,實體店也不能讓電商不發展,兩者都要在市場上找到自己合適的生存空間,千萬別想著消滅對方。

最好的結果則是,家電企業必須要繼續掌握渠道的主動權,最終才能謀求電商與實體店均為我所用。